mic-5

近期,我们推出了“聚引人才 赋能制造”系列专题文章,围绕“中国制造”这一宏大出题,从市场领军人物的视角讲述中国制造在汽车零部件环保新材料工业供应链等多个重点领域的升级和转型,并试图通过人才的流动和招聘趋势,动态呈现优质人才如何助力本土制造创新。本文,我们再次将目光从产业转向招聘,但这次我们将面向求职者,通过Michael Page专业猎头顾问的深度分析,解读后疫情时代制造业求职者的最佳求职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都造成一定程度的短期冲击和中长期影响。因全球供应链和生产销售停滞,不少企业通过延迟复工、无薪假和暂缓招聘等方式来改善企业运营与财务状况,同时不少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也因疫情被迫中断。相比外企,民营企业的反弹能力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成为关键时期复工复产和吸纳人才的主力军。

对于中高端制造业人才来说,疫情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他们的职场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定好的升职暂缓了,许诺的加薪取消了,周围同事甚至被裁员了,好不容易拿到的offer被收回了,一圈下来,发现自己不敢轻举妄动了。

根据Michael Page在2020年一季度发布的《新冠疫情下中国职场信心调查报告》,近22%的企业已经采取了裁员或延迟薪资发放等措施应对疫情的后续影响,23%的企业取消了所有招聘并开始重新规划后续季度的人员架构。

尽管随着市场从疫情中复苏,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重启运营和招聘。但面对当下略显严峻的现实环境,制造业求职者该如何在市场丛林中突出重围,觅得好工作?Michael Page中国大陆六大办公室的制造业招聘团队在疫情爆发后的几个月中,一直在为求职者提供最新市场洞察求职策略,本文我们邀请他们中的几位来为大家出谋划策。

抛弃幻想,准备奋斗

疫情对本就下行的全球和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从长期来看,也是一次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那些能理性看待、调整预期、顺势而为并规划长远发展的人才,必然能在低谷之后迎来爆发。

Michael Page上海工程与制造招聘顾问Marcus Zhu用“抛弃幻想,准备奋斗”八个字总结了他给制造业求职者的建议。“很多求职者还抱着跳槽必有20%涨薪的预期来找工作,这已经是过去时了。” Marcus说,“过去几年互联网、医疗、地产等行业高达30%、甚至是50%的涨薪幅度让不少求职者沉迷于乐观的幻想中,其实这在国际上都是少见的。这段时间我经手的很多职位都是平跳,甚至是降薪跳槽。”

在全球化红利吃尽,经济发展和薪酬涨幅逐渐回归理性的当下,他建议求职者转变固有思维,审视市场行情和自己的真实需求,权衡利弊后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转变赛道,直面挑战

转变思维不仅体现在薪酬上,还在于对未来赛道的选择上。当下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阶段,各种新兴产业和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给职场人提供了新鲜、多元化选择的机会。但机会永远准备给那些懂得抓住趋势并敢于直面挑战的人,墨守成规不愿意接受风险的人只能被时代淘汰。正如Michael Page上海招聘总监Peggy Zhu所说,“现在不主动选择,未来只能被选择。”

在Peggy最近经手的不少招聘案例中,一些求职者在某个领域做了多年,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领域已经是夕阳产业,但当新兴赛道的机遇向他们招手时,他们却选择了退缩,退回到舒适区中。每当这时,Peggy都为他们感到惋惜,“在换赛道时,必然需要牺牲一些东西,可能是title、薪酬或其他福利,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求职者最重要的是看到平台能够给予的机会,抓紧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建立基础,更好地重新出发,这些失去的自然很快就会回来。” 她强调,“放长线钓大鱼,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拥抱民营,顺势而为

Peggy的案例Marcus也遇到不少,但更多的是外企求职者对民营企业的担忧和踌躇不前。“很多外企求职者虽然知道民营企业潜力大,但又觉得民营企业狼性文化、996等太苦,因此犹豫不决,一次次错过可贵的职业机遇。” Marcus说。

但据他介绍,民营企业势必会成为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他以光伏行业为例,在光伏组件、支架、及生产设备这几个细分领域中外资接连跌出前十榜单,而剩下的几家企业能胜出的其中一个关键是在运营和企业文化上逐步往民营风格靠拢。当然Marcus也强调,自己并非鼓吹一些民营企业的狼性文化,求职者的确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希望有事业梦的求职者能更好地抓住未来趋势。

当然加入民营企业之后,人才可能会面临激烈的文化冲突,需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Michael Page上海采购与供应链招聘总监Bella Wei建议求职者进入民营企业后,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使命感和责任心,同时保持成长型思维,面对可能的不适感,及时做出调整。

灵活迁移,提升技能

随着一线城市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等要素价格不断攀升,传统制造业正在逐步将工厂迁往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并带走大量优质职位。疫情之后,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制造外迁趋势将进一步深化。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如何吸引优质人才迁往三四线城市就业成为一个新的难点,而对于候选人来说,对工作地点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同样也是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Michael Page北京工程与制造招聘经理Kelly Lv建议求职者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可以适当放弃一些生活上的便利。“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不是没有,但几率小到微乎其微。” Kelly说,“全球化时代,越是高级人才,越需要具备在工作地方面可迁移的能力。”

同时Kelly认为,这种可迁移性不仅体现在工作地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技能上。人类现存所有的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要求都是相通的。“可迁移能力”意味着在跨越不同工作、甚至是不同工种时,这些核心能力要足够强。“比如你的沟通能力、商业敏感度、逻辑能力,在市场低谷期细心打磨这些核心软性能力,当市场逐步恢复的时候,就不怕好工作不来找你。”Kelly说。

 

阅读更多“聚引人才 赋能制造”专题系列文章:

 

争夺环保新材料高地,民企破局的关键是什么?

 

从传统内燃机到氢燃料电池,中国汽车零部件离“弯道超车”还有多远?

 

疫情重塑全球供应链,中国制造能否逆势翻盘?

 

后疫情时期,制造业招聘将迎来哪些变化?

 

如果您正在寻找制造业领域的工作,请联系我们

已有超过6万注册用户,加入他们!
立即注册,即可每周通过邮箱获取免费职场资讯,开启职业生涯新高度。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