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o-recovery-piece

随着职场讨论的话题由疫情期的危机管理转向复工复产,有一个词在日常交流中被反复提及:新常态。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新常态”就已经出现,当前的形势不过加速了它的发展。尽管疫情爆发后,出现了一些持续的变化,但我们并不认为职场将发生颠覆性转变。企业和专业人士梳理了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内外)产能效率与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因素,据此,实际结果可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那么,工作中的“新常态”究竟意味着什么?接下来的几个月,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会有哪些发现? 

动态工作模式

疫情爆发至今,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家办公等动态工作模式出现激增。疫情初期,许多企业被迫采取远程办公模式,却无法确定成效将会如何,而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远程工作环境同样可以高产高效。随着办公室重新开放,大多数行业不太会发生颠覆性变化,但我们确实希望灵活性得到全面提高。 

这种灵活性的提高可能表现为办公人口结构的转变,进而使工作场所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初为父母或肩负养家重任的职场人可能会发现,同时做到平衡个人义务、重返工作岗位以及坚持理想职业道路比以往轻松不少。

工作不受地域限制意味着企业可以从更广泛多元的人才库中选拔人才,也意味着不同背景、不同技能的专业人士可以加强合作。时间会证明一切。随着实体工作场所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动态工作模式为更多元的非传统劳动力打开了大门,他们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灵活人才与灰色经济

灵活人才将继续作为劳动力选择,且可行性将日益提高。对于处在复苏阶段的企业来说,未来发展的准备工作和应对复苏的理性措施之间亟待平衡。因此,在必要情况下,随时随地灵活调配资源的能力将成为全新优势。此外,“灰色”经济,即在专业项目中求助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知识,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海归回国

对许多人而言,疫情凸显了家的重要意义——与亲朋好友相聚在熟悉的环境里是多么可贵。这使得许多在国外生活的人开始考虑回国。而祖国的企业也在张开双臂、翘首期盼(更有工作机会虚位以待)。企业欢迎他们回来。我们已经看到,东盟各国对海归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全球化环境下运营的企业非常重视同时具备国际经验和本土视角的专业人士。 

企业结构扁平化

随着企业决策对数据的依赖不断加深,企业将开始采用更扁平、更精简的企业结构。敏捷性、灵活性以及跨职能并担任不同职务的能力将更受重视,为当前的线性传统职业发展道路赋予更多可能性。 

优质求职者的需求转变

由于可供思考的时间增多,“新常态”还将包括专业人士对所在企业的需求转变。吸引合适人才至关重要的一项就是员工体验。 

求职者在考虑下一任雇主时眼光会更加敏锐,会考量各种因素,例如数字战略、动态工作计划、价值观、特性与宗旨、多元化与包容性、整体环境以及社会与管理举措等。

招聘注重潜力 

虽然招聘仍然强调正式资质、技术经验和工作经历,但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机器学习领域不断创新职能,企业必将在招聘中更加注重未来潜力。招聘标准必将调整,加强对求职者发展空间和学习能力的关注。

“新常态”下,未来已然到来。员工和组织需要迅速有效地适应当下,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直到下一个“新常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