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人才从外企转向民企

最近的一段时间里,经常会有跨国企业的资深法务或者法律总顾问自然而然地和我们聊到标题上所提到的问题。这和经济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现实经济环境

近几年,大家也会看到”xx外资公司决定退出中国”的新闻。的确近些年中国的制造成本、本土人才的薪酬福利、办公和生产场所的租金进一步上涨,外资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还有一些在行业中处于佼佼者的跨国企业,由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分析定位不准确,以及对消费群体的偏好判断失误,痛失了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良机。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出于对政治因素和贸易风险的不确定性,部分美国企业的总部在全球战略投资布局中,不得不重新调整对中国地区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做出减少投资的决策。

外资企业发展中”隐形”的玻璃天花板

在外资企业的晋升中,到了一定的级别或者年限,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玻璃天花板。这可能与能力有关,也有可能与能力无关。在外资分工明确的体系制度下,法务在内部能发挥的能力和能参与商业决策的权力受到了局限。一旦在一个位置上停滞不前,3-5年或者5-10年,随着后续人才的前仆后继,很多人也会对自己职位的稳定性产生顾虑,或者因缺乏新的挑战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

作为市场的先行者,在帮助民营上市企业招聘法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趋势。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潮,在国外收购公司,收购能源或者资产,投资建厂等。现在本土企业,尤其是走出去的民营上市企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做出全球化定位的同时,也认识到海外市场的法律和合规风险,对法律和法律人才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开出的薪资待遇日趋向外资公司靠拢,有些甚至高出外资企业。尤其是在总法律顾问(全球),海外投资并购,海外合规以及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等职位招聘数量上,呈上升趋势。

面对现实和趋势,作为本土法律人才该如何顺应和把握呢?

有人问:我知道未来的趋势在民营上市公司,可是文化、体系、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不同,我能适应吗?有人问:我在外资做了这么多年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管理上,他们需要我做实际的基础工作吗?有人问:在民企内部,除了法律以外的事情,我还能够做什么?有人问:如果搏一搏,我能提前实现财务自由吗?

我们的一些建议如下:-

  • 客观综合的评价自己的能力,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目标
  • 摒弃对民企的偏见,真正了解他的创始人,创始团队和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 职业经理人思维转变到企业家精神
  • 主动融入和了解高管团队,真正了解业务的日常运作中的挑战和问题
  • 提高内部影响力和沟通效率
  • 提高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和具有前瞻性的风险防范意识
  • 从法律人到战略者。主动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发散性的思维和对其他业务知识的了解,如财务,合规,业务和项目等,都能够帮助你在做出法务决策和提高影响力的过程中如虎添翼,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您也有相同的困惑,或者想了解更多市场职位和动态信息,欢迎与Michael Page顾问联系。我们愿意与您共同讨论,共同成长。

已有超过6万注册用户,加入他们!
立即注册,即可每周通过邮箱获取免费职场资讯,开启职业生涯新高度。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最受欢迎的文章